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9-20 21:50:51 点击量:
湘超联赛,湖南足球联赛,湘超赛程,湘超直播,湘超积分榜,湘超球队/湘超联赛为湖南足球迷提供最新赛程、实时比分、积分榜排名、球队信息和直播入口,掌握最新赛事动态,畅享足球激情。9月12日晚,夜色中的邵阳市体育中心灯火如昼,2万多名球迷的呐喊声裹着资江的晚风,点亮了湘中的夜。“湘超”第二场大战——邵阳队主场迎战湘潭队在此上演。
90多分钟的鏖战,湘潭队虽然以一球之差惜败,但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比分,它链接的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深化“足球+文化、旅游、美食、休闲娱乐”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经济增量的强大引擎。
赛前,这场“湘E”与“湘C”的大战就因车牌代码衍生出的“E踢C”梗而备受关注。邵阳、湘潭双方球员“隔空喊话”,两地媒体和文旅账号也开始“搞事情”: 邵阳放话要用“邵阳米粉+猪血丸子”喂饱湘潭队,湘潭则回应:“邵阳老酒,越喝越有;湘潭酱油,酱香胜酒”,愣是把足球赛整成了 “大型网友见面会”。
赛场外大家“玩梗互撩”,赛场内同样洋溢着浓浓的兄弟情谊。当邵阳队球员脚抽筋倒地,湘潭队球员暖心帮助;当邵阳球员庆祝胜利时,他们没有忘记向对手致敬;当湘潭队员遗憾离场时,邵阳球迷送上了鼓励的掌声。
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在比赛结束后,虽然难掩遗憾,但湘潭球迷自发弯腰,将观赛时产生的垃圾逐一拾起,打包带离体育场。这一细节在“湘潭广电”视频号发布后迅速“出圈”,人民日报新媒体以《赛果与风度并存!湘潭球迷赛后清台成最美风景》“点名”表扬,新华网、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跟进,相关话题在抖音、微博等平台迅速发酵,,登上抖音热榜第17位。这一现象级传播背后,折射出球迷文化的深刻变迁,更揭示了城市文明与体育精神的深层共鸣。
除了用文明举动展现城市素养,在社交媒体上,湘潭球迷也展现出理性与包容,一方面表达对球队的支持与鼓励,“湘潭队虽败犹荣,年轻球员们未来可期”,同时也真诚称赞邵阳队的绝杀表现和主场氛围。
赛后,两地更是以“潭潭”和“邵邵”之名互致信笺,邵阳邀请“同登崀山,去南山牧场”,湘潭则回应“引你走进窑湾古街”,这波“以球会友”,被“潭潭”和“邵邵”玩得明明白白。这些看似轻松调侃、实则饱含地方特色的互动,唤醒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
“输赢之外,更珍贵的是相逢。”一位湘潭球迷的感慨,道出了“湘超”背后的意义。从贵州“村超”、江苏“苏超”再到湖南“湘超”,群众性体育赛事频频“破圈”,靠的不仅是比赛的精彩,更是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深度交融,它犹如一扇窗口,透过它,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拼搏的激情、地域的文化和城市的温度。
在“湘超”湘潭对战邵阳的赛场上,湘潭队年仅17岁的主力门将上官林熠三献精彩扑救,贡献了不少“名场面”。
“湘超”湘潭队是一支以“00后”为主力的队伍。经过前期的招募和选拔,湘潭集训队于8月初正式集结,最终确定了由20名高中生、10名大学生和20名社会人士组成的50人“大名单”。
主教练王琛是土生土长的湘潭人,有“湖南第一前锋”的美誉,曾以队长身份率队获得中乙冠军并冲甲成功;球队前腰石亮杰今年刚高中毕业,二年级时就迷上足球,曾被选入广州恒大足球学校训练、入选中国国家少年男子足球队;17岁的贺煜是湘潭县一中学生,去年随校队征战秦皇岛,获得“中国足球学校杯”男子甲组U17比赛的冠军……。放眼望去,“湘超”湘潭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热情。
湘潭足球文化底蕴深厚。二十多年前,湘潭买断“八一振邦”球队3年主场经营权,“八一振邦”正式落户湘潭,成为了湖南首支征战顶级职业联赛的球队。这不仅填补了湖南顶级职业足球的空白,更让湘潭市体育中心成为全省球迷瞩目的焦点,曾创造甲A联赛场均2万余名观众的上座率,留下了“八一振邦,湘潭雄起”的深刻记忆。
近年来,湘潭青少年足球发展也在提速。通过市队校办,整合人才、场地、足协、俱乐部教练等资源,湘潭构建起了足球项目小学、中学、高中的全贯通培养体系。湖南师范大学竹埠港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今年全市共有76所中小学参加足球比赛,常态化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有近450人,还有5家常态化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社会体育组织与各中小学深度合作,推动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
而本届 “湘超”的诞生,还肩负着一项历史使命,那就是选拔人才。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省足协要求各市州代表队在每场比赛中同时登场的16-18岁中学生球员不少于3人。这一规定,相当于 “摸家底”:通过13轮常规赛、多轮淘汰赛,能精准发掘青少年人才,为未来职业俱乐部的落地积蓄力量。
当草根球员与青少年球员同场竞技,赛场不仅有对抗的激情,更有湘潭足球“薪火相传”的希望。正如当年“八一振邦”用热血点燃湘潭城市热情一样,“湘超”也必将再次唤醒湘潭的足球基因。而那些关于足球、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记忆,终将成为推动湘潭体育前行的力量。
9月12日晚,当“湘超”邵阳队与湘潭队的比拼火热开启时,距离赛场190多公里的湘潭城区,球迷们的热情正通过直播信号熊熊燃烧。
夜幕之下,万楼·青年码头球迷欢呼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没抢到票,但在这里可以吃喝玩乐一站式搞定!”球迷张先生和朋友点上满满一桌啤酒小吃,边为湘潭队加油边享受美食。
当晚,湘潭市商务局联手各区县,重磅打造了“第二现场”观赛夜间消费集聚区,在湘潭县湘江外滩、江湾广场,岳塘区盘龙大观园、天虹商场,雨湖区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湘乡市蒋琬广场、克拉小镇、曾国藩诗文岛,韶山市新天地步行街、肖家冲等地都设置了“第二现场”。湘潭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打造“第二现场”不仅是为球迷搭建观赛平台,更是湘潭探索“体育赛事+消费”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
从全国范围来看,“赛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村超”的火爆带动了贵州黔东南文旅消费飙升,“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撬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浙BA”也成为浙江群众体育与消费融合的标杆。
对湘潭而言,“湘超”踢出一脚“好球”,如何巧妙“接球”“传球”,将奔涌的观赛热情与庞大流量精准转化为激活城市消费的巨大动能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关键在于持续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消费场景、落地惠民举措,让办赛兴业真正成为促消费的“流量入口”,为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能。
目前,湘潭正在全面系统梳理全市餐饮、住宿、旅游景点、消费集聚区等推出的“湘超球迷专项优惠”活动,激活文旅体消费动能,计划推出多条“湘超”主题线路,让观赛与畅游湘潭深度结合,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矩阵,把“观赛福利”变成“城市吸引力”,让球迷愿意来、留得下、还想来。
当体育事业的“大方向”与群众需求的“小切口”精准对接,体育便不再是孤立的产业,而是激活体育消费、推动产业升级的鲜活力量。
如今,“湘超”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是一座城市活力的象征,更是凝聚文化认同、培养青年人才、激发经济潜能的重要平台。湘潭这座红色之城的勇毅与担当,也正通过绿茵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